思茅云仙乡:茶+N”描绘茶蓝图 把“小茶叶”摘出“大产业”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思茅云仙乡:茶+N”描绘茶蓝图 把“小茶叶”摘出“大产业”

秋天到了,丰收的季节也随之而来。

黄澄澄的是芒果,

红彤彤的是咖啡,

绿油油的是茶叶。

一阵凉风吹来,风儿仿佛手握画笔,在云仙的大地上绘就一幅茶田画。

茶产业是思茅区云仙彝族乡主导产业之一,云仙彝族乡现有茶园面积6411.8亩,投产面积5289.4亩,茶年平均产量687吨,预计年产值达755.7万元。对标茶产业发展存在:“全乡茶产业大而不强、大而不精的问题突出,茶企体量小、分布散,茶企业带动力不强.......”的问题,近年来,我乡为扎实做好茶产业发展工作,实现预期目标,以“绿色有机”为主线,按照“提质增效、结构调整、品牌带动”的发展思路,全力打造“云仙有机茶”区域公共品牌,组织动员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有机茶产业发展,培育区域茶产业集群,千方百计做好茶文章、走好有机路,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强化组织保障,促工作落实。成立茶产业专班,专班下设茶产业发展工作组,统筹推进全乡茶产业发展相关工作。对口职能部门协调联动,点对点下沉村组,集中力量推进有机茶产业发展壮大。同时,邀请市、区农技人员到云仙彝族乡创新创业工作,组建基础性服务和邀请茶叶专家服务团队抓茶产业发展工作。

强化项目推进,促产业发展。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作用,以“支部领头+党员带头+群众参与”模式,充分统筹协调资源,在茶叶“生产端”发力,按照芦山村茶叶走好小众化精品化路子,团山村、大石头村茶叶走好绿色有机转型的路子,推进“生态、绿色、有机”茶园建设,加快4000亩有机茶认证,争取财政资金的投入,用于茶山茶园品质提升、道路硬化、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,整合项目资金,在团山村910平方米的茶叶初制加工厂基础上,拓展茶叶精深加工和清洁化生产,支持和引导茶企业开展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升级换代,做有机绿茶、做优大宗茶,延伸产业链,提高茶产品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,积极融入全区有机茶产业发展大局,为我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

强化技术服务,促品质提升。首先,邀请农技人员到乡开展创新创业工作,充分发挥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及市、区、乡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的作用,对茶园管理开展全程技术跟踪服务、指导,通过手把手现场指导和集中培训等方式,指导科学施肥、合理修剪、绿色病虫害防治及“人工+机械”除草等工作,实现产前宣传动员、产中技术服务、产后订单收购的全程跟踪服务。其次,推行绿色防控技术。根据“茶园生态化、茶树良种化、加工规范化、产品标准化”的“四化”要求,按照《中国有机茶生产标准》管护茶园,坚持宁要草不要草甘膦,提升“云仙有机茶”的品质。

“为保证云仙茶叶品质,让消费者喝上一杯“生态有机茶”,我们认真按照《中国有机茶生产标准》,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。对茶树长势情况、病虫害情况等安排专人密切观察,加强管护;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茶叶基地基础设施。”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邵英说。

强化利益联结,促增收增效。紧扣当地生态资源优势,将茶产业发展与文旅产业相结合,“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”,在云仙这片茶山上,随处可见茶园中忙碌的身影。首先,通过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引导农户就近在茶企、茶园务工增加收入。目前,全乡茶园劳务用工达3000余人次,确确实实发挥了茶产业发展在带动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繁荣中的作用。其次,通过采取“基地+加工+品牌+文旅”的模式,依托大芦山优美自然风景,建成“茶+旅游、茶+文创、茶+健康、茶+科研、茶+互联网”等新型产业业态体系,策划茶旅休闲精品线路,使旅客在休闲中体验茶文化,走好茶旅融合发展之路。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基础。

“我家自2005年开始种茶,从最初的12亩发展到现在的45亩,为了拓展茶叶价值,我于2020年建设茶叶初制所,加工好的茶叶除了销往普洱本地茶企、还销往广州、福建等地。通过“茶+互联网”,让我们品质好的茶叶,受到了市场欢迎了,现在茶叶市场价格好的时候年收入能超过20万元。”村民兰施明珠说。

因茶兴旺,因茶兴业。云仙彝族乡将“小茶叶”做成致富奔梦的“大产业”,以茶叶串起绿色发展产业链;以茶叶造就一个欣欣向荣的绿色产业;以茶叶托起致富千万家的“小康梦”。

来源:茶城思茅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Baidu
map